发动广州起义
起义在紧张的准备着,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卖国投降又不断地促进起义的爆发。
1895年4月,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上签字,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战争结束后,要遣散军队,官府居然乘机贪赃舞弊,侵吞军饷。为了贪污军饷,官吏往往极其草率地加快提前遣散士兵。
有些士兵因此表示在得到欠饷之前,他们拒绝遣散。而有些人虽然同意遣散,但是他们在回家的途中往往大肆抢劫。这就引起了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的不安。
同时,众多散兵游勇的存在,也为兴中会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武装力量。
1895年3月13日,孙中山与杨衍云、黄咏商、谢缵泰等在香港开会,讨论在广州发动起义的计划。
会议决定由孙中山驻广州专门负责军事指挥,由陆皓东、邓荫南、郑士良、陈少白等协助。
杨衍云驻香港专门负责后方接应以及财政方面的事务,由黄咏商、谢缵泰等协助。
3月16日,兴中会又在香港总部机关“乾亨行”召开重要干部会议,进一步讨论起义计划。参加会议的有孙中山、杨衍云、谢缵泰等人。
陆皓东提议以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军的旗帜,会议通过了这一提议。会议提出,准备精选3000人攻占广州,同时决定由孙中山的老师、香港的著名人物何启负责起草起义宣言等有关文件。
起义的决定作出之后,孙中山就按计划于3月下旬偕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邓荫南等几位助手到广州,设立兴中会分会,联络广东的会党、绿林、游勇、防营、水师等,为起义作准备。
孙中山在广州城里租下双门底王家祠堂内的云岗别墅,作为兴中会在广州的总机关,孙中山自己常驻云岗别墅指挥起义。为了对外掩饰耳目,孙中山在别墅的门上挂上“农学会”的牌子。
由于孙中山以前在广州行医结下了广泛的社会关系,所以他此番出面组织农学会,很快就得到了广东官绅潘宝璜、潘宝琳、刘学询等数十人的署名赞助,谁也没有怀疑这农学会具有什么危险性质。
孙中山以农学会作掩护,先后吸收了左斗山、魏友琴、程奎光、程璧光、程耀宸、陈廷威、王质甫、朱淇、朱浩等数百人加入兴中会。
此外,孙中山又设立了多处分机关,作为会议、接待、联络、储藏物资的地方。
孙中山带着郑士良等人,在广州一带活动了几个月,成绩很大,除联络了西江、北江、东江、顺德、香山等处的团防、绿林之外,所有广州的海军和城内的绿营军,也大半联络就绪。他还在广州准备了许多专门贮藏军火的仓库,又派他从檀香山带来的化学技师负责制造炸弹事宜。
与此同时,孙中山也一直没有放弃起义的外部支持。负责香港方面事务的杨衍云也在积极活动。
一是筹措起义经费,由杨衍云介绍加入兴中会的香港商人余育之赞助了一万多元的经费。二是购买武器。截止到起义前夕,总共买到了六百多支枪。三是招募武装人员。
一切准备工作大体就绪后,1895年8月29日,兴中会在香港杏花楼酒店召开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孙中山、杨衍云、陈少白、何启、谢缵泰等人。
会议讨论了起义发动后组织的临时政府政策,决定由何启作为临时政府发言人。这一天的会议也详细讨论了攻取广州的军事计划。
不料情况突然发生变化。1895年10月10日,兴中会在香港召开了起义之前的最后一次干部会议。会上,就将来起义之后成立的革命政府首脑,即大总统的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争执。本来这次会议之前不久,兴中会香港总会曾经开过一个会,会议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总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321【xs321.net】第一时间更新《孙中山》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