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银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321xs32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等余复争在暗地里安排好了几路人马,进京调停已经进入了尾声。在送别晚宴上,段祺瑞表现得一如既往,而余复争则显得格外热情。这让粗中有细且敏感多疑的张作霖,隐隐地觉察到有些不对。会场上虽然觥筹交错,但透着一股冷冷的杀气。过去张作霖曾亲自设计擒杀过匪首,此刻他分明嗅到了一丝与当年类似的气氛。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惊慌,而是故意大量饮酒,先是“妈拉个巴子的”不离口,然后又佯装酒醉,最后直接歪倒在了酒桌上。
当看到张作霖慢慢醉倒,余复争拉着段祺瑞悄悄溜出了宴会间,到了没人的地方,向他坦白道:“总理,今晚我已经给张作霖布下了死阵,只要我一声令下,马上就可以将他除掉。事不宜迟,如果放他回了东北,将来我们皖系迟早要覆灭在他手上!”
段祺瑞听了大惊,他没想到余复争竟然有这么大的胆量,马上制止道:“不妥!奉军现在大量集结在京津地带,扣杀雨亭势必要闹出大乱子的。”
“老师,此事无论成败,都归复争一人担责。”不知不觉间,余复争对段祺瑞改了称呼。他已经准备事成之后,以一己之力抗下所有骂名。一来,是为了整个皖系的前途;二来,他要以此向段祺瑞证明他的忠心!
然而段祺瑞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在他眼里,大家都是北洋袍泽,就算再有争端也不能乱开杀戒。正在他犹豫纠结、和余复争争执之间,宴会厅里已经起了变化。段、余两人刚刚出去,张大帅的副官就走了过来,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张作霖酒量惊人,刚刚其实根本没醉,听到副官带来的消息后,一下就惊得坐了起来。想到此次赴宴他只带了少量侍卫,张作霖热情地拉住和自己身量差不多的陆章,邀他一起去花园醒醒酒。
陆章是安徽蒙县人,又是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的毕业生,自小站练兵起就跟在袁世凯身边,算是北洋元老。他虽是直系的人,但也与奉系交好,所以张作霖一开口,就陪他一起去了花园。两人边走边聊,张大帅还客气地给他点上了自己常抽的烟卷儿,又把自己的大衣披到他身上。他们二人本来一前一后,可走着走着,陆章忽然发现张作霖被拉下了一大段距离,正要回头喊他,只听“砰、砰”两声枪响,便栽倒在了地上……
张作霖乘火车由京回奉,必须在天津转车。他在宴会上得到的消息是,余复争已在那里埋伏好了精兵,准备一旦北京失手,就在天津劫杀他。此计恰好被在车站巡查的警察探到,马上向上汇报到了李保生那里。
俗话说“双手难摸两鱼”!保生本以为余复争一直钟情于吕碧城,没想到他却把不声不响地抢走了碧月。联想到上次他得罪吴公子差点没命时,余复争并没有出面救他。保生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些年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地替余、吕两家做了那么多事,如今看来不过都是笑话!最可气的是,他成亲之时,余复争还派人送来了五千大洋,原来在他眼里自己只值这个数!
李保生可以忍受其他人对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但他无法忍受余复争也把他当狗看,把他耍得团团转!姓余的和他同样出身、同时起步,凭什么他就可以摇身一变,享尽齐人之福?这口气任谁也咽不下去!所以当他一得知劫杀计划,就马上想方设法地通知给了奉系军官。
上次和杨宇霆私练军队之事被揭发后,余复争就慢慢肃清了身边奉系的奸细。要不是张副官提前跑回了东北,恐怕早已身首异处。自那之后,张作霖在京里的消息就闭塞了许多。这次多亏有李保生及时告密,他才得以在宴上凭着金蝉脱壳之计逃出生天。
刚出了北京城,张大帅就嘱咐侍卫和他一样换成便服,在天津站全部改坐货车,最终有惊无险地离开。一路上大家不敢掉以轻心,直到火车安然抵达奉天,张作霖才长出了一口气,“老子终于又回来了!”
等余复争在会场发现死的是陆章,又得知张作霖已经逃离天津,心中便有了不祥的预感。虽然他已经先期派了一个十三人的暗杀团,携带巨款十二万元潜伏在奉天,准备制造混乱再寻机刺杀张作霖,但东北毕竟是张家的地盘儿,暗杀团在奉天刚一露头,就被张大帅连锅端了。至此,他最后一步棋也落空了,余复争只能顿足长叹:“大势去矣!”
陆章身为北洋元老,又是直系的人,还有个颇具实力的亲戚冯玉祥。他这一死,各派岂肯善罢甘休?段祺瑞知道余复争这次的祸闯大了,但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只好通知国务院秘书长补了一纸宣令:“前据倪嗣冲、卢永祥等人先后报称,陆章在安徽等地勾结乱党。按照国务院条例,应立即正法。现将其拿获枪决,以昭法典……”
余复争自知理亏,遂奠给陆家一万大洋以示抚慰。但人已被杀,区区银钱又能起多大的化解作用?他还特意致电冯玉祥,为自己辩白说:“。弟与陆君本为故交,此事全为国法,并无私念。陆君近年来所行不正,复争屡进忠告,然其竟执迷不悟,以至今日为国法所不容。个中曲折,祈望吾兄谅之”
冯玉祥收到电报之后,气得把它撕得粉碎。他想起当初滦州起义时,就是因为被余复争监禁而无法及时接应,导致王金铭等结义兄弟被杀,还莫名地背上了弃信忘义的骂名。起义失败之后,他也被捕,多亏了陆章掩护才幸免于难。先是结义兄弟,如今又是救命恩人,他们接连死在余复争手上,新仇旧恨叠在一起,冯玉祥对此人是恨之入骨!所以他联络各处向北京发电,明确要求政府惩治凶手并罢黜余复争。
本来北洋各系之间无论怎么争地盘儿,一向都点到为止,把对方赶下台就会罢手,从未升级到灭口。但陆章以堂堂陆军上将、北洋前辈这样的身份,都能未经审判即遭杀害,其他军官怎能不胆战心惊、兔死狐悲?为了身家性命能够得以保障,不仅是直系,其他各派的将官也都积极联名发电,很快余复争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但天下事从来都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余复争虽说因为暗杀事件成为众矢之的,却也因此赢回了段祺瑞的器重和信任。所以,段祺瑞帮他找到了一条出路。
民国成立以后,忽梁海忽梁海在俄国的庇护下趁机独立。后来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忽梁海的王公和喇嘛大受震动,其中一些人开始主张回归中国,但仍有部分不想归顺的残存势力。驻忽梁海的都护使程译周旋于各方,费尽心力地商定了《忽梁海善后条例》,正好在此时呈报到了北京。
因为欧洲的战事已经结束,皖系还在推行武力统一,老百姓养着那么多参战军叫苦不迭,舆论纷纷指责段祺瑞政府。军队用于内战自然不得民心,但若用于收回领土则名正言顺。在这种局势下,段祺瑞力主余复争先暂时离开北京,前去西北戍边。选择这个学生前去,除了有让他避避风头的意思,还有另外一层原因。一来余复争惹了这么大的麻烦,作为罪臣一定会抓住机会,把这件事办好。二来边疆问题本就棘手,如果派其他有军功的人去,他们未必会心甘情愿。有能力还要有意愿,才能把事情做好,两者仅有其一是不行的。所以段祺瑞心里很清楚,又荣虽然性格急躁,却是目前解决忽梁海问题的最佳人选。
余复争自然也明白这件差事是个烫手山芋,做不好就是民族的千古罪人!但他想到,康熙年间用兵西北时,当时还是皇四子的雍正虽然让十四弟抢走了‘大将军王’这个头衔,却部署了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抓不住大将军王,就抓住能辖制大将军王的陕甘总督,这才叫政治妥协!段老之前说得对,他这些年吃亏就吃亏在懂军事而不懂政治上。再说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出路,所以他同意远赴忽梁海,借此磨砺自己的心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头条书屋】《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松田的酒厂二周目》【燃文小说网】《在北宋当陪房》《破云2吞海》《华娱,从神雕剧组开始!》《从行星总督开始》《男主的豪门后妈躺赢了》《人在华娱,职业奖励是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