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s321.net

《相声入门学习指南》转载请注明来源:小说321xs321.net

行话

建立行业以后,相声艺人之间相互交流日益频繁,逐渐使用了一些本行专用的特殊词语,俗称“行话”。旧时代,民间艺人靠卖艺糊口,为了保护同行和自身,逐渐积累起成套的行话,用来说明门户,联络感情,互相关照。他们把受过传授、熟悉行话的人称之为“内行”,强调“在家靠父母,出门靠同行”,“不懂江湖话,举目无亲朋”。而把不懂行话的人称之为“外行”,客客气气,敬而不亲。艺人把“行话”又叫做“春典”。江湖中有“南春北不用,北春南不用”之说。出于竞争的需要,旧时代的艺人十分注重“行话”的保密性,没有师承关系,概不传授,有所谓“宁赠一锭金,不赠一句春”。相声艺人和鼓曲、杂技世人的行话基本一样。

经常使用的“行话”如下:

活——段子;一块活——一个段子;使活——表演段子;包袱——笑料;倒口——模拟方言;下挂——重新整理;皮厚——不容易懂;皮薄——容易懂;使相——面部表情;夯头——嗓子;圆粘——招徕观众;包袱点——爱笑的观众;泥啦——效果不好;出蛊——发生问题;抽签——少数观众退场;开闸——大批观众退场;码前——快一点;码后——慢一点;格念——别说了;铆地——禁张;醒攒儿——觉悟了;稀溜纲——逗趣的话;疃春——相声;咧瓢——笑啦;联穴——搭班联演;穴头——组班人;响蔓儿——名声大;大蔓儿——名演员;杵头——钱;抛杵——给钱;杵门子——要钱;硬买卖——挣钱多;册子——台词本子;空码儿——外行;混纲——乱说;滚噘官——记错了;对托——正合适;黄调——不搭调;瘟——平淡,效果不好;起堂——观众走了;盘儿尖——面孔漂亮;撇苏儿——哭;瓤——饿;念啃——没吃饭;抖花子——小女孩;怎科子——小男孩;仓果——老太太;色唐点——外国人;灯笼蔓儿——姓赵的;憨子蔓儿——姓唐的;念嘬——不好;攒儿亮——心里明白;对儿春——对口相声;单春——单口相声;柳话——学唱的段子;海——大、多;蹶——小、少;调侃儿——说行话。

以下是一些传统相声的专门的行话名称:

张扇儿——《八扇屏》;搂腿子——《黄鹤楼》;罗口——《大上春》;爬坡儿——《拴娃娃》;张咧子——《论捧逗》;平缝儿——《俏皮话》;跑梁子——《地理图》;谝窑儿——《夸住宅》;丧碟子——《福寿全》;戗盘儿——《相面》;晃亮子——《梦中婚》;干枝子——《树没叶》;报出子——《白事会》;站门儿——《空城计》。

相声术语

相声作为一门独立的曲艺形式,有其特殊的表述语言:

一、贯口

贯口,又叫贯活,就是一口气背诵一段故事、一个人的传略,一口气报几百个地名、菜名、影片名、戏名等。还有一口气说出多少个绕口令,也叫贯口。贯口类相声要注意合辙押韵,讲究平仄,表演时要注意气口,吐字要清,节奏感要强。

先来看看传统相声《满汉全席》报菜名的贯口: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锦、卤子鹅、卤虾、烩虾、炝虾仁儿、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腰儿、烩鸭条儿、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鼓鲇鱼、锅烧鲇鱼、烀皮甲鱼、锅烧鲤鱼、抓炒鲤鱼、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儿、熘鱼片儿、熘鱼肚儿、醋熘肉片儿、熘白蘑、烩三鲜、炒银鱼、烩鳗鱼、清蒸火腿、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炝芦笋、芙蓉燕菜、炒肝尖儿、南炒肝关儿、油爆肚仁儿、汤爆肚领儿、炒金丝、烩银丝、糖熘、糖熘荸荠、蜜丝山药、拔丝鲜桃、熘南贝、炒南贝、烩鸭丝、烩散丹、清蒸鸡、黄焖鸡、大炒鸡、熘碎鸡、香酥鸡,炒鸡丁儿、熘鸡块儿、三鲜丁儿、八宝丁儿、清蒸玉兰片、炒虾仁儿、炒腰花儿、炒蹄筋儿、锅烧海参、锅烧白菜、炸海耳、浇田鸡、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飞禽、炸葱、炸排骨、烩鸡肠肚儿、烩南荠、盐水肘花儿,拌瓤子、锅烧猪蹄儿、烧鸳鸯、烧百合、烧苹果、酿果藕、酿江米、炒螃蟹。汆大甲、什锦葛仙米、石鱼、带鱼、黄花鱼、油泼肉、酱泼肉、红肉锅子,白肉锅子、菊花锅子。野鸡锅子、元宵锅子、杂面锅子、荸荠一品锅子、软炸飞禽、龙虎鸡蛋、猩唇、驼峰、鹿茸、熊掌、奶猪、奶鸭子、杠猪、挂炉羊、清蒸江瑶柱、糖熘鸡头米、拌鸡丝儿、拌肚丝儿、什锦豆腐、什锦丁儿、精虾、精蟹、精鱼、精熘鱼片儿、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焖冬瓜、焖鸡掌、焖鸭掌、焖笋、熘茭白、茄干儿晒卤肉、鸭羹、蟹肉羹、三鲜木樨汤、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三鲜丸子、四喜丸子、汆丸子、葵花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红炖肉、白炖肉、松肉、扣肉、烤肉、酱肉、荷叶卤、一品肉、樱桃肉、马牙肉、酱豆腐肉、坛子肉、罐儿肉、元宝肉、福禄肉、红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烧烀肘子、扒肘条儿、蒸羊肉、烧羊肉、五香羊肉、酱羊肉、汆三样儿、爆三样儿、烧紫盖儿、炖鸭杂儿、熘白杂碎、三鲜鱼翅、栗子鸡、尖汆活鲤鱼、板鸭、筒子鸡。

再看说相声时一口气背诵许多个绕口令,也是贯口活:

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一个牛郎,一个牛娘,牛郎想牛娘,牛娘也想牛郎。

一个班干部管另一个班干部,真是班干部管班干部。

慈池寺里有四十四棵大柿子树,青柿子肉厚又涩。

传统相声《报菜名》《暖厂》《洋药方》《八扇屏》等是贯口,新相声《豆腐谱》《新妇女》《影片集锦》等也是贯口。

二、柳活、腿活

柳活是以学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腿活则以学唱戏剧片断、并以唱做念打为主要艺术手段。学唱歌曲、戏曲、曲艺、学唱少数民族特有的曲种的,都是相声中的柳活。柳活相声要注意唱词的平仄音、尤其写学唱曲艺的段子更要注意,不然唱出来难听,演员也受罪。柳活安排唱的时候,唱得要自然,唱得要合理,不能为唱而唱。

传统相声《学评戏》《批铡美》等是柳活,新相声中《流浪者》《爱情歌曲漫谈》等也是柳活。传统相声《捉放曹》《汾河湾》《窦公训女》等是腿活。

演员在表演学唱的柳活时,要注意“学”的功夫,要学谁像谁,学的不像不如不学。所以,在表演柳活的段子时,要有的放矢,要看演员的条件。侯宝林认为:相声既然是艺术,就不仅应该学得像,而且要学得美;只有学得像才能产生愉快幽默的笑,只有学得美才能使相声成为名符其实的艺术。这个认识对表演柳活的演员确实是必须牢记的。

三、倒口

倒口是运用各地方言为主要表演形式。比如《山东斗法》是以山东话表演的,《山西家信》是以山西话表演的,《钓鱼》是以天津话表演的,《列车新风》是用大连话表演的。《南北话》既有天津话又有上海话,还有北京的一些土语。表演倒口相声时,要特别注意引用方言土语的地道。如不熟悉方言土语,说出去,就会学得不像,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用外语表演相声也是倒口。今天的学外语和过去应有不同,过去的学外语倒不如说是学儿语,尽管外国味的中国字能取得一定的喜剧效果,也不如学几句真正的外语效果强。现在的新相声如《动力研究》《我爱中国》《东京客人》等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外语。

四、三翻四抖

“三翻”是指对矛盾假象渲染强调,也就是“系包袱”的过程,也是笑料的种子借以生根发芽的时机。通过对矛盾假象的渲染,把观众带到与真相迥然不同的境地中去,以便系牢“包袱”扣子。所谓“四抖”就是尽量把假象推到顶点,一般是把一件事甚至是同样的情节或同一句话,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然后急转直下,在第四翻抖响包袱,揭露矛盾和事态的真相。“四抖”正是笑料开花结果的时候。如《友谊颂》:

甲:外国能听懂相声吗?

乙:听不懂没关系,有翻译呀。

甲:噢,一个演员旁边站一个翻译,说一句翻译一句?

乙:那多好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其他相关阅读More+

我!清理员!

鱼狱圄

八零对照组再婚后,逆风翻盘了

橙子棠

CS:才16岁,让我老登逆袭?

地精咖啡

仙工开物

蛊真人

怀娇

白糖三两

七零之改嫁前夫发小

女王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