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山河碎
琳琅心意已决,打算拍好演员生涯的最后一部电影,从此便把铅华洗尽。他早已承认了她此生的繁华,这放弃才有意义。
根据秘书给出的日程安排,她今天要去见一个海上文人,讨论正在拍摄的电影剧本,进行第三轮修改。
时局一变再变,她又怎能一成不变。
前清废帝在新京再次登基,号宣统皇帝,其实不过是日本人手中的傀儡。
“满洲国”的国旗,有五种颜色,黄、红、蓝、白、黑,分别代表汉族、满族、蒙族、回族、藏族。但那不过是一场戏,满洲不是国家,是殖民地,在中华大地上肆虐的倭寇和国人之间,只是侵略与被被侵略的关系。
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燃遍全国,尤其上海,民间抗日情绪日渐高涨。那些情情爱爱鸳鸯蝴蝶式的片子已不吃香,一味渲染醉生梦死声色靡靡,实有碍“端正进步新文明”的形象。
战火纷飞的博弈间,文艺界的宣传倾向一向举足轻重。
在琳琅涉足魔都这片神奇的土地前,歌坛影坛被亲日派沈阳银行总裁的日籍养女李香兰独领风骚。据闻其是伪“满洲电影协会”一手策推的明星,参与替日军宣传、美化侵略行为的电影,为殖民政策鼓噪,宣扬“中日亲善”。刚出道不久,因一曲《夜来香》而声名大噪,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红人。
唯一能与之分庭抗礼的后起之秀,非叶琳琅莫属。
当时的中国,一面是刀光剑影,一面是歌舞升平。轻歌曼舞在抚慰受战争创伤的国人时,也不可避免地变成消磨斗志的一剂毒药。
李香兰在“日本剧场”的演出受到热情追捧,到场影迷过多,秩序维护不力,乃至发生大面积踩踏死伤的事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趁此良机,由华北军军方出资创立的大中华电影公司,打出爱国旗号,准备筹拍“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打开从无声片迈入有声片的新纪元。故事情节么,自然也要独辟蹊径,紧扣抗日救亡宣扬进步思想的新主题。
琳琅此次会晤的海上文人,就是个笔锋老道的新派剧作家。因没见过她的人,只在银幕上目睹过“男装丽人”的风姿,更是好奇。剧作家要求高,条件也挑剔,不亲自见到主角,揣摩性情,不肯擅自动笔。这部耗资巨大的新电影,制作过程极其复杂。从美国租来最先进的音棚设备,蜡盘灌录,拍摄时同期录音。播放时要做到声音与动作同步,难度真是前所未有。稍有差池,双方都要从头再来。
自从前几年百新大戏院引进了一部美国特福莱公司的有声短片,引起轰动一时,国人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中国自己也能独立投拍出有声电影。
琳琅心里却明白,这番不遗余力的铺排,并非全为了力捧她在上海滩扬名立足,实在是安陵清宣泄郁闷的无奈之举。
南京国民政府离心离德,内部分裂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终于遭到以恭克钦为首的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五十七位高级将领联名武力讨伐。
国民党系统的银行濒临破产边缘,长生死后的第二年,酝酿已久的中原大战终于彻底爆发。
战事沿陇海线、津浦线、平汉线展开,如火如荼。而对这场战争成败至为关键的华北军总司令却并不表明立场,安陵清拥兵自重,只沉稳作壁上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