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纸皮暖棚 (1 / 2)
《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转载请注明来源:小说321xs321.net
拜师礼,《周礼》中原先就有规定。
在汉朝之后,儒家被推出来之后,更是多了一项拜“孔子像”的仪式。
韩琦这第一次收徒,该有的都有,给来看的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古色古香的拜师仪式。
年仅九岁的苏景先,因为幼年的一场大病,身体一直比旁人更为瘦小一点,唯一的一点肉肉都在脸颊上,看起来可可爱爱的。
衣服穿得规规矩矩的,头上还带了一个儒生都会带的小方巾,整个人看着就是端方小君子。
手上拎着一个可爱的布袋子,这个袋子是现代常有的帆布袋的形式,小孩子挎着看起来简便轻松,有不少人已经看上了这个东西,知道苏家开青云书社的,甚至在想苏家会不会上新款了。
苏景先挎着帆布包,自认为自己的带货效果一绝,他昂首阔步,走到自己师父面前,睁着一双可爱圆润的大眼睛看着韩琦。
韩琦先给苏景先整理了一下小小的头巾,正好了衣冠之后,带着徒弟洗手。
洗手的地方也有讲究,讲究的自然不是大宋的,而是苏景先。
这天庆观依山而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竹管引水的方法,苏景先虽然不知道苏轼就是自己的弟弟,但是知道苏轼之后还改良过呢。
不过苏轼的改良是将竹管做成了瓦筒管道,主要解决的是竹管容易堵塞的问题。
苏景先则是加了简单的过滤装置,和一个水龙头,龙头这个最早是十六世纪出现,国内要到清朝了。
苏景先自然也没有折腾出来龙形,和书社常用的工匠联合,做了竹制的螺母、螺丝这些,给水加了阀门,现在也在大众面前展现。
“听说这也是苏家的这位小神童制作出来的!”
这能自由开关放水,看起来也远比用木塞子堵住要优雅,这种看着就精巧的设计,也在这些要么有钱要么风雅的观众里面受到了追捧。
有些人原先和县令一样,对这苏景先的“聪明”有点理解不能,但是先就能理解了。
这苏景先如果不是真的这么聪明,苏家人在说的时候,脸上的神色也不会这么自然。
洗完手,这“盥洗礼”也就完成了,接下来是鞠躬。
原本是直接对着老师鞠躬,但是现在是韩琦带着苏景先一起对着孔子像鞠躬。
北宋重文轻武,士大夫们的日子水涨船高,孔子也在百姓甚至皇室中的地位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先帝宋真宗还加称了孔子为“圣文宣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