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天地云飞客,寒暑不得休。
千关无尽路,万里踏山河。
二元归正道,心蒂自琢磨。
此中因缘故,缥缈得解脱。
又诗曰:
魂托命转还,入进富家寒。
飞遭天横祸,无缘命难活。
灾星满天降,司命轮转盘。
寒极逐命者,大闹幽冥关。
又诗曰:
星星点点千家火,辽辽阔阔万里长。
前方道路多磨难,险山峻岭竟虎狼。
难知循环何时尽,只教人圣满心殇。
不言不语不心计,无灾无厄无劫闹。
盖闻天地命数,来往交替,终始不息。建炎元年,金废徽钦二帝,谓之;靖康之耻。赵佶九子赵构于应天府登基坐殿,承国号宋,史称南宋。积极抗金,稍有安定。只是君昏臣暗,朝堂一片污浊,百姓亦无甚好活。
绍兴二十二年,徽州府地,民富庶。今时大街之上,满是乞丐叫花,把那四交之路围得水泄不通。你道是为何?原是那当地富家开仓放粮,赈济穷人。故而今日满城乞丐都来此讨要些米肉吃吃。有乞丐二三,不队列,只是聚集一起说话。你听他们说甚么?胖乞丐道:“这殷家倒是心地良善,每年这般时候,都会赈济穷人。”
瘦乞丐道:“你只知表面,不知其里。”
胖乞丐道:“有甚含义?”
瘦乞丐道:“这殷家主人叫殷尚,唤作‘鬼见愁’。”
胖乞丐道:“怎的这良善之辈叫此外号?”
瘦乞丐道:“这殷尚原不是甚大户,只是个街头混混。因救了一个富商,舍些钱财与他。得此钱财后,做些小买卖,而后竟愈来愈大,最后发展至此。”
胖乞丐道:“既如此,想必是自家遭遇,故而周济穷人罢?”
瘦乞丐道:“非也,非也。”
胖乞丐问道:“怎生说话?”
瘦乞丐道:“只因殷尚年近五十还未得子,到观音庙中求子多年也不见起伏。你道如何?都传他家有鬼,故难以得子。”
胖乞丐道:“此话却不可乱说,言多就真!”
瘦乞丐道:“所以有‘鬼见愁’之号!”
胖乞丐道:“即这般说,也该是‘见鬼愁’叫甚‘鬼见愁’?”
瘦乞丐道:“人家这般说,我这般听,就这般传。殷尚不信这些,日日虔诚拜佛。想心诚灵,故此年年舍粮。”
胖乞丐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如此说来,这殷尚却也可怜。”
二人言毕,都摇头叹息。见人群消散,赶忙上前。各讨要了几斗米,几两肉来。
那话说至此,这乞丐之言确实么?原也是不假!昔年殷尚且二十余,也是大户人家。学富五车,知书达礼。只因家道中落,父亲被债人逼死,母亲不堪羞辱,悬梁自尽,故此落得个孤苦无依。真个是;家道中落才人散,冷暖伤情人心寒。无奈流露街头宿,不知那般熬出头。虽作混混,却也时常相助于人。故而人缘尚可,时时得些接济,勉强度日。
这一日,闲来无事走在街头。寒风细雨天气,街上少无人烟。正走时,见不远处地上有一包裹。近前看来,是香兰布包。三两下打开看,心中一惊。只见那;金灿灿,亮闪闪。亮闪闪晃人双眼,金灿灿迷惑人心。包袱中是那;元宝金锭三十,银锭钱票五六,散碎银子更是不计其数。盆满钵满金银票,金光闪闪喜上来。天降横财是乐事,或拿或还凭人心。殷尚见此,全无贪敛之意。思虑道:“只不知何人丢的,想必早已焦头烂额?”
复又念道:“交还衙门可?”
又想道:“那衙门中人多是见钱眼开之士,给他们寻找断然不是上策。我又当如何?”
正想间,由打对面慌慌张张过来一人。看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你道他是甚么模样?身穿金宇阑珊服,腰系白玉丝楠带。头戴四方帽,脚下黑金靴。圆脸大耳,面色红润。三角眼,直条眉,大嘴巴,两腮低。看穿着打扮也不是凡人。见之慌张,殷尚心有定数。将包袱背后,上前询问道:“见你慌慌张张,可是在找寻甚么?”
那人上下打量殷尚,虽穿破烂,不掩英姿。回道:“确实!”
殷尚欲语还休,又恐差劈,试探道:“可是钱么?”
那人闻言,双眼放光道:“确实,确实!你可曾见过?”
殷尚道:“你且说与我听,我看可否见过。不知是用何布所包?”
那人道:“香兰布所包。”
殷尚又问道:“有金多少?”
那人道:“有金锭三十。”
殷尚道:“有银多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