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s321.net

李承发现这处黑市的时间有点晚,莫家村小集已经接近尾声,好东西都被那些眼尖目锐的进货商们,上午就挑走了。

残羹冷炙,吃得李承牙酸胃疼……全是人家剩的,好东西真心难找。

不过,也有个好处,大多数摊贩们都抱着甩货捞一笔算一笔的心态,再加上又涂嘉这位熟面孔陪同,价格那是真心不高。

一枚涂朱的“法事碗”只收了李承五块钱——这可是开过光经历过法事的。

左厢房再也没啥收获,李承在涂嘉的陪同下,来到地面的右厢房,格局差不多,都是书桌条案摊,大约有十来家,以杂项、玩藏为主。

很快,李承看中一套老邮币,一套汉口书信馆1893年第一版担茶人全套三枚盖销票,白洋纸印刷,中等品相。

这东西其实并非邮票,正确名称叫“邮资票”,因为它上面连发行国家的名称都没有,发行数量也不确定,甚至连发行计划都没有。

这与清后期混乱的邮政管理制度有很大关系。

十九世纪,欧美邮政系统和邮资制度,已经相对成熟,但清朝依旧秉持着传统的“急脚驿站”体系,很不方便,且信件容易丢失。

随着鸦片战争爆发,国门被大炮轰开,欧美列强蜂拥而入,通商口岸越开越多,这些外国列强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国内初级资本企业,对邮政系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传统的驿站体系,明显跟不上需求,于是,1963年,欧美列强在中海成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现代邮政机构——中海工部局书信馆。

此后,烟台、汉口、川渝、福州、镇江、九江、厦门、宜昌、芜湖等地,相继成立“书信馆”,构建成由列强主导的畸形区域性的近代中国邮政体系。

这些书信馆在中国大地上,自行印发各种不带清政府名称的邮资票,后世称之为“商埠邮票”。

李承面前的这套“汉口书信馆”邮资票,就是汉口工部局1893年发行。

为什么用“担茶人”作为邮票的主题画面?

这可不是歌颂中国制茶人的辛苦勤劳什么的。恰恰相反,这套画面是对中国制茶工业的绝大讽刺!是列强控制中国茶市出口的最鲜活历史见证!

为什么这么说?

汉口,因地理条件优越,在开埠之后,迅速成为长江流域最大的外贸港口,西南地区众多的农贸商品,资源矿产,都集中到这里,交易给洋人。

当时,茶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物资之一,汉口很快成为清末中国最大的茶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其他相关阅读More+

替代品

半截白菜

缔婚

法采

假惺惺

刘水水

极品嫂子

李清狂

折君

素染芳华

燃心

金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