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321xs32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文:宝窗选婿,林甫之女
译文:唐末李林甫的女儿曾经通过纱窗选择女婿。
典故: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朝宰相李林甫有六个女儿,各有姿色。他在客厅墙壁上开一横窗,装饰一些宝物,挂上纱幔,每次有贵族子弟来访,就让女儿们隔窗观看,自选中意的郎君。
原文:射雀屏而中目,唐高得妻
译文:用箭射中了屏风之上孔雀的眼睛,唐高祖也因此而得到了娇妻。
典故:《旧唐书·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记载:唐朝时期,窦毅觉得女儿才貌双全,不能轻易许给平庸之辈,得嫁一个真正的贤人。于是他在门屏上画两个孔雀,表示谁能同时两箭射中两孔雀的眼睛就将女儿嫁给他。很多公子都去射箭比武,可惜都不能如愿。唐高祖一箭射两目而娶得她。
唐高祖窦皇后(约569年—约613年),谥称太穆皇后,是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武帝(宇文邕)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
据说这位太穆皇后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养在宫中。她对舅舅北周武帝与皇后突厥公主夫妻失和的状态非常担心,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这时窦氏可能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第一个正色以对,立即接纳小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皇后态度大为转变。
隋文帝受北周禅,窦氏大哭道:“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窦毅与襄阳长公主忙掩其口说:“汝勿妄言,灭吾族矣!”窦毅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经过广泛而苛刻的比武招亲,最终雀屏中选的东床快婿也非寻常人,乃是未来的唐高祖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公主都是她的亲生子女。隋大业年间,在涿郡去世,时年四十五岁。唐朝建立后,窦氏追封为皇后;唐高宗上元元年八月时,上尊号为太穆顺圣皇后。
原文:因亲作配,温峤曾下镜台
译文:因为是旧亲,又成了配偶,温峤曾经以玉镜台为聘礼,向他姑母的爱女求婚。
典故:据《世说新语·假谲》载:东晋将领温峤的姑母家有一个女儿,生得美貌而聪慧,姑母曾嘱咐温峤替表妹物色一个女婿。温峤想自娶而不明说,而是对姑母讲已经找到一个门第不下于自己的女婿,他的表妹也已经看出。后来温峤的妻子死了,温峤拿自己北征的战利品玉镜台为聘礼,姑母大喜允婚。行完婚礼,表妹见新郎是老表哥,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说:“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元·关汉卿有一出杂剧叫《玉镜台》,写温峤以玉镜台为聘物骗娶表妹刘倩英,婚后夫妻不和,经人调解终于和好。全剧共四折。剧情是:翰林学士温峤被姑母请去教表妹刘倩英弹琴写字,温峤心爱表妹姿容。恰好姑母托他在翰林院学士中为表妹觅亲,温峤于是以御赐玉镜台为定物,骗娶刘倩英。姑母无奈之下只好嫁女,但温、刘二人年龄悬殊,刘倩英满心不乐意,夫妻婚后不和。温峤友人王府尹设宴招待温峤夫妇,席间温峤展露才华,为刘倩英赢得风光,二人终于和解。
原文:从简去华,仲淹欲焚罗帐
译文:范仲淹主张生活简朴,抛弃奢华,他的儿子结婚时,他想用火烧儿媳昂贵的罗账。
典故:据《事文类聚》载,范仲淹的儿子将娶亲,有人说新媳妇将以绫罗为帐幔,范仲淹很不高兴,说:“我家素来讲究俭朴,决不能坏了我的家风,她如果真带了罗帐来,我就当庭给她烧掉。”
原文:义重恩深,楚女因婚报德
译文:义重恩深,楚昭王的妹妹用婚姻来报答钟健的救命之恩。
典故:据《左传·定公五年》记载:春秋时,吴国进攻楚国,郢都被攻破,侍卫钟建一直背着楚昭王的妹妹季芈畀我(念“季米必我”。是楚昭王熊轸的妹妹。她的名字是奇怪的四字组合。“季”是她的排行。“芈”是楚国的国姓,是模拟羊叫的声音。“畀”是象形字,丝织品放在托盘上的样子)逃难。战后,楚昭王为妹妹选婿申包胥,季芈说,战乱中钟建始终背着我,除了钟建我谁也不嫁。楚昭王便将季芈畀我嫁给钟建,并把钟建由侍卫提拔为乐尹(主管搜集整理编排音乐歌舞)。
原文:情孚意契,汉君指腹连姻
译文:情投意合,汉武帝与他的爱将贾复指腹为婚。
典故:指腹为婚
指腹为婚,旧时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即双方家长,于孩子尚未出生之时,即约定为婚姻。又有怕男女长成后,互不相认,或一方不守信诺,将衣襟裁为两幅,各执一幅为凭证者,称“指腹裁襟”或“指腹割衿”。《后汉书·贾复传》记载,东汉初年,将军贾复跟随刘秀南征北战,一次在战斗中不幸负重伤,光武帝刘秀十分心痛与难过,得知贾复的妻子怀孕在身,便对她说:“如果生女儿,我儿子娶她,如果生儿子,我女儿嫁给他,一定不让他对妻儿老小有后顾之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