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赛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生于工人家庭。十六岁参加红军,二十岁加入俄共(布)。在国内战争中受重伤,健康逐渐恶化,最后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在病榻(ta)上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一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反映乌克兰人民在内战时期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因作者逝世未能完成。
童年的反抗强暴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维利亚河边一个叫维利亚的村庄里。他是这一家的第五个孩子。
从小就具有打抱不平的精神,为了抗议地主对农民的剥(bo)削,他采取了报复行动。
他家非常贫困,尽管父母和哥哥姐姐们从未停止过劳动,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日子虽然苦一点,但家里却是温馨和睦的,尼古拉就在这样的家庭里茁壮成长。
尼古拉8岁那年的一天傍晚,他玩了一天后回到家里,发现两个姐姐正在哭泣,父母也哀声叹气、愁眉不展。后来才知道,地主的账房不但不给两位姐姐付工钱,还把她们赶了出来,而父亲的工钱也有半个月没发了。其他的农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尼古拉听了,一言不发地走出了家门。他叫来自己的小伙伴们,大家窃窃私语窃窃私语:指私下小声说话了一阵子,想了个报复的好办法。
那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尼古拉的带领下,伙伴们偷偷地潜伏在地主账房的院子外头,向账房的玻璃砸去,只听见“劈劈啪啪”一阵乱响,账房的玻璃被砸(za)得粉碎。孩子们忍住笑声,很快向村子里跑去,他们约好,谁也不许出卖朋友。
但是,砸玻璃的事还是泄露了,尼古拉被当做“主谋”供了出来,他的姐姐们不得不为打碎的玻璃赔钱,但是她们都没有责怪这个打抱不平的弟弟,父亲和母亲也没有骂他,只是摸了摸他的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尼古拉从小就爱打抱不平,这似乎也暗示了他未来将成为一名英勇的无产阶级战士。
上学反抗神甫(fu)的体罚
尼古拉小学毕业后不久,就来到市立中学念书,他学习十分刻苦,很快成为班上的优等生。
在学校里,有一位叫瓦西里的红头发神甫,他讲授《圣经》一课,总是强迫学生背诵大段大段不知所云的祈祷文。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这个神甫十分残忍,动不动就对学生进行体罚,他常常扭(niu)住孩子们的耳朵,揪(jiu)住他们的衣领乱晃,甚至按住学生的脑门使劲往桌子上撞。
居古拉很憎(zeng)恶这个红头发的神甫,他常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来为难他,弄得他措手不及措手不及:形容事出意外,来不及应付。丑态百出。有一天,凶狠的神甫又体罚学生,尼古拉很生气,就偷偷地往他家的面团里撒了些烟末,神甫于是借题发挥、软硬兼施,逼着学校把尼古拉开除了。尼古拉的校园生活从此就结束了。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资产阶级统治被推翻,苏维埃政权建立了。
1918年,苏维埃政权领导下的舍佩托夫卡高级初等中学开学,这所学校也要教《圣经》,所以瓦西里神甫也会在这里当老师。尼古拉把瓦西里神甫殴打学生,以及自己在他家的面团上撒烟末的事告诉了新来的女教师玛利亚。
“我这样做可不是为自己,做老师的难道就可以打学生吗?”尼古拉激动地说。
“放心吧,孩子,革命之后,大家再也不会看见有学生挨老师的揍(zou)啦!”玛利亚安慰他。
就这样,尼古拉又回到了学校。
上学的第一天,瓦西里神甫就在课堂上认出了尼古拉。
“天哪,你怎么把这个坏心肠的家伙也接收进来了,你可得留点神!”他对玛利亚大惊小怪地说。并且像以前一样挑尼古拉的刺儿。可是尼古拉又勤奋又认真,让他无可奈何。
没过几天,玛利亚的儿子舒拉放学后,哭哭啼啼(ti)地回到家里,额头上流着血。原来,瓦西里神甫在课堂上抓住他的头往课桌上磕(ke),就因为他回答错了一个问题。
玛利亚非常愤怒,她不能说服学校解雇(gu)瓦西里神甫,于是让舒拉不去上《圣经》课,尼古拉也不去了。
地下工作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321【xs321.net】第一时间更新《英雄的故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