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s321.net

于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321xs32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禹

禹是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姓姒(si),名文命。鲧的儿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据后人记载,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不入。后以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任部落联盟领袖。

疏通水道制胜洪水

大禹名字又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gun),传说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黄河水经常泛滥(lan),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土地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背井离乡: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尧帝非常痛心,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他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鲧治水治了九年,他采取堵截的方法治理黄河。河水在哪里泛滥,就用泥沙堵在哪里。这样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没过多久,水又漫过来,继续为害。尧觉得鲧治理黄河不利,就革去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鲧死后,他的儿子禹自告奋勇,要求继承父业,承担治水的重任。舜(接替尧帝位之人)看他态度诚恳(ken),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并给他派了一些助手。

禹一心治理黄河,接到舜的任命之后,抛(pao)下新婚妻子便去上任。禹勤奋好学,对手下仁爱,言出必行,深受大家的欢迎。

为了解决人力不足,禹号召各部落首领释放被押的囚(qiu)犯,让他们去服劳役。禹总结父亲失败的教训,亲自勘察地形,了解各地的地理特点。

禹带领着一批助手,跋(ba)山涉(she)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准绳:标准,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在治水过程中,他生活俭朴俭朴:俭省朴素。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上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之时,他都亲自去征取。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yan)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这样。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ni)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li)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过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其他相关阅读More+

假惺惺

刘水水

替代品

半截白菜

天倾之后

佛前献花

带枪出巡

欲晓

八零对照组再婚后,逆风翻盘了

橙子棠

当维修工的日子

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