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s321.net

小说321【xs321.net】第一时间更新《孙中山》最新章节。

辞去大总统之职

正在芝加哥为革命筹款的孙中山听到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异常悲痛。

同时,他也预见到这次起义的巨大意义。他在《复谢秋函》中指出:“革命之声望从此愈振,而人心更奋发矣!”

后来,孙中山还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以气壮山河的文笔,生动描写了这次起义的情况、价值和影响。

他写道: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所领导的第十次武装起义。所有这十次起义,虽然都因没有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失败了。

但是,它们都打击了清政权,在政治上、精神上动员和鼓舞了民众,促成了革命形势的高潮,一步一步把清朝统治逼上了灭亡的境地。

它们犹如在黑暗中闪烁的星火,让黑暗中的人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以宋教仁为首的一批革命党人,因为对孙中山总是在西南边陲发动起义的方略不满,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放弃了孙中山的边地起义的策略,集中力量在长江中下游发展组织,策动起义。

黄花岗起义失败,黄兴、朱执信等重要骨干却机智地脱险了,孙中山知道后高兴地说:“天下事尚可为也”。他并以革命家的政治敏感,预计到革命高潮正在到来,于是他立即写信给旅美的革命党人,说要尽快准备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起义。

1911年8月11日,孙中山在《致郑泽生函》中分析当时的形势:“吾党无论由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形势的发展,证明了孙中山的估计非常正确,一场摧毁清廷统治的大火,正是由一个火星点燃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同盟会的革命斗争终于取得了成功。

1911年1月30日,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蒋翊武、刘复基等成立文学社,坚持湖北从科学补习所以来至振武学社各革命团体的一贯传统,继续以新军为主要对象发展革命力量。

1907年在东京成立的共进会,领导人于1908年相继回国,准备按计划在各省策动起义,其中以湖北共进会成效最为显著。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胭脂巷机关举行会议,一致决议定于10月6日,即农历八月十五举行起义,还推举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司令,孙武为参谋总长。

不幸的是,6日起义的决定走漏了风声,甚至被公开登在汉口的报纸上。不得已,总机关决定将起义推迟到10月9日,即农历八月十八夜举行,其余均依原定计划进行。

10月9日上午,孙武与邓玉麟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机关配制炸药,结果引发爆炸,被俄国领事带领的警察逮捕,搜出有中华民国军政府鄂省大都督之印、告示、革命党人名册等物。清廷闻革命党起义消息,要求驻汉口的俄领事予以协助。

消息传到工程八营,革命党在该营的总代表熊秉坤深感形势严峻,若不当机立断,起义就会夭折。于是熊秉坤便利用早餐机会集中各连队革命党人代表,秘密商量,熊说:“今日反亦死,不反亦死,大丈夫能惊天动地,虽死犹烈!”

这席话获得在场代表的一致赞成。当时大家决定晚间第一次点名后起义,以三声枪响为号,先杀掉敢于抵抗的反动长官,再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20时,二排长陶启胜得到起义情报后,带人闯进一排来侦察,正好看见程定国、金兆龙等人正在换枪装子弹,大声呵斥:“想造反吗?”

金兆龙也回答:“造反怎么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其他相关阅读More+

阵问长生

观虚

一事无成的我只能去当海贼王

爱吃咸鱼的老虎

高武纪元

烽仙

替代品

半截白菜

第一夫人

君太平

九零年代之我的老公是矿业大亨

骨色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