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为人类而艺术——为获诺贝尔文学奖而发表的演说(节选) (1 / 1)
小说321【xs321.net】第一时间更新《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最新章节。
86.为人类而艺术——为获诺贝尔文学奖而发表的演说(节选)
〔前苏联〕索尔仁尼琴
◎演说者索尔仁尼琴(1918~)是前苏联作家。曾参加过卫国战争,两次获得勋章。后因与友人通信中批评斯大林被判刑八年。1969年被开除出前苏联作协。
1975年起定居美国。主要作品有《癌病房》、《第一圈》等。
◎1970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未能赴瑞典领奖,这是事后他对外发表的演说辞。
【演说辞欣赏】
……
我曾奋力攀临这诺贝尔奖讲坛。这不是所有同道者都能得到的一席之地,有缘分的人毕生也不过仅有一次际遇。它不是三四级堆叠的阶石,而是千百梯级,高耸云层,屹立在黑暗与寒冰之上。在俄罗斯命运教我挣扎求存,多少比我优秀且更为坚强的人被杀害了。我曾在古拉格群岛认识其中的一些人,他们流放在分布很广的岛屿上。警察监视,彼此不信任,使我不能与所有的人交谈。他们之中一些人的遭遇,我是辗转得悉的;大多数人的结局我只能揣测。在文学上已有成就而埋骨异乡的,大多数尚为人知。最可怜的,莫过于许多默默无闻的同行,生前竟没有发表作品的机会。整个民族的文学,随他们一道远远掉落在后,掩埋之时,竟无棺柩墓志,被剥得赤条条的,除了系在脚趾上的一只号牌。但是俄罗斯文学并未因此断气。只是从外面望去,一片荒凉罢了。应是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的茂林,而今只余两三棵劫后余生的枝干,空对夕阳残照。
今天,在死难同道英灵相伴下,我该如何俯首汗颜,让那些真正有资格的,带头走向这光荣的讲坛?我该如何察知并代替他们吐出他们心中渴望表白的意思?
这种负担,在我心头积压已久,我深知自己责任之沉重。借用立达密勒·沙罗立的话:“在集中营疲累的长途行军中,在冰冷的寒夜里,点点孤灯透过黑暗偶尔照亮了囚徒的队伍。不只一次我们渴望要向这世界吐出长久梗塞在喉里的郁结,只望它能听到我们之中任何一人的申诉。”
此时,我们心里非常明白,代表我们的这位幸运使者,他只需放声呐喊,整个世界必然立即报以回应。不论就物质需要,还是感情作用与反作用而言,我们全体的看法都是明确一致的,因而生活在这一体不分的环境里,我们并无缺乏均衡的感觉。
这些想法并非从书本所得,亦非为谋求和谐与秩序而设:它们是在漫长的铁窗岁月里、在集中营的篝火旁,与已故的难友们交换意见的结晶,是在这种方式的生存中坚定而成熟的。
后来当外来的压力渐减,我们的看法和个人的观点乃得以扩大,即使只是管中窥豹,亦渐得世界之真貌。最使人惊讶的是,这日夜向往的地方竟和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它过的并非我们所渴望的生活。它走的并非我们所要走的方向。当它来到泥沼的边缘,竟惊叹这是可爱的绿野!当它看到囚徒颈上的沉枷,竟惊叹那是美丽的项链!当有人放声悲歌,泪如涌泉之时,竟有人随着轻松的音乐舞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狱扩大?难道人们都感情麻木?莫非这世界根本不仁?是不是语言不同造成的隔阂?人们为何不了解彼此的语言?言语只空洞地回响着,然后便似水流去——无味,无臭,无色,无痕迹。
随着了解范围的扩大,这些年来我曾不断修正讲词的内容和语气,也便是今天我打算要在此宣读的这篇东西。
如今,它显然已不再是在那刺骨寒夜中,在集中营里,我所想要说的话了。
亘古以来,人之本质始终如此;至少,在未经催眠之前,其动机与衡量价值的尺度,其行为、其企图等等,乃受个人及群体生活经验所左右。前苏联有句谚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顶点中文网】《蝉动》【武林文学】《秋燥》《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重回千禧当学霸》《诡秘之主》《赛博朋克:2075》《华娱,从神雕剧组开始!》《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321】地址:xs321.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