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满,萧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321xs32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燃放爆竹引发的火灾
——1415年中国故宫发生火灾
据统计,自1415年至1644年的200多年间,北京故宫共发生火灾47次。若统计到1991年,在这500多年间,故宫内共发生火灾70多次,多次火灾的主要原因便是燃放爆竹。火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今称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这里先后住过20多个皇帝。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殿宇有9000多间,相互毗连,而且建筑主要是砖木结构,因此,防火性能很差,火灾的危险性比较大。
首次火灾发生在明永乐十三年正月壬子日,即1415年2月22日,《明史·成祖纪》称“北京午门灾”。火灾的原因是燃放爆竹。当时,为燃放爆竹临时支搭了一座用杉木板构筑的“鳌山”,约10多米高,上面放置烟火、爆竹,有些烟火内部通过导火索相连接,点燃后,可连续燃放数小时,并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花样,还会显现花鸟和亭台楼阁等奇景,并不时出现重重帷幕,甚为壮观。这个鳌山搭在午门的前面,当皇太子及皇宫里的文武大臣在午门上观看烟火时,鳌山突然起火,并迅速殃及午门,不少燃放烟火者和围观群众被活活烧死。武将马旺,官拜都督,在指挥救火中不幸身亡。“都督”是保卫皇宫安全的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军队中的卫戍司令。火灾中皇太子虽安全无恙,但永乐皇帝朱棣“闻之惊惋”,令皇太子作了一番“检讨”把事情了之。明沈德符著《万历野获编》载:“永乐十三年正月壬子,鳌山火发,焚死多人,都督马旺亦与焉。时上在北京,闻之惊惋,命太子修省”,可明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