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伟大的人本主义者 (1 / 1)
孟子:伟大的人本主义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中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孟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他在母亲仉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他的母亲很懂得教育之道。早年,他家住在墓地附近,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挖坟掘土,孟母觉得这样不利于孟子成长,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但是集市上叫卖声不绝,吸引了年幼的孟子,孟母又把家搬到学宫附近,每天可以接触到很多读书人——这就是有名的“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学习不用功。有一次,孟母织布时,孟子正好放学回来。孟母问他学习怎么样,孟子满不在乎地说:“和以前一样,不好也不坏。”听了这话,孟母举起一把刀,一下就把刚织好的布割断了,并语重心长地说:“学习就跟织布一样,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学习时不用功,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孟子深受教育。
在母亲严格的教育下,孟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对他以后在思想上和学术上的发展影响很大。
孟子后来拜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为师。在学习中,孟子对孔子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为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孟子的学说和子思的主张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后人将他们合在一处,称作思孟学派。
孟子为了适应战国形势的需要,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复礼”,就是维护周礼。到孟子生活的时期,周王朝已完全衰落,所以孟子抛弃了维护周礼的一些内容,支持当时已经掌权的地主阶级。
孟子还反对兼并战争,但并不反对统一,他认为统一是使天下安定的根本保证。这也是孟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思想上有所进步的体现。不过,孟子认为只有实现仁政,用“仁”的力量使天下归服才是真正的统一,这是他继承儒家思想的表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321【xs321.net】第一时间更新《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