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印度资产阶级运动的启蒙——19世纪印度教改革运动 (1 / 1)
小说321【xs321.net】第一时间更新《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最新章节。
38.印度资产阶级运动的启蒙——19世纪印度教改革运动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印度出现了近代工业,产生了自己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由于欧洲列强的侵入已经破坏了印度原有的封建经济,商品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所以,随着殖民者一同进入的资本主义思想早在19世纪初叶即已影响了印度的知识界,造就了最早的印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人多半集中在有机会接触西方思想和制度的东印度公司下级官吏和职员,以及富裕家庭出身的青年学生里面。他们亲身体验到资本主义各种制度的优越性,通过阅读了解到西方伟大启蒙思想家们的政治、经济和哲学理论,最先接受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进而不可避免地要用西方的一切来衡量印度的现实。印度的现实和殖民者的压迫使他们不满。他们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印度现状的改造。这种意识形态的改造首先触及的便是印度的宗教,尤其是信徒最多的印度教。
罗姆·摩罕·罗易(1772~1833年)是印度最早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在西孟加拉拉达纳加尔地方的一个小地主家庭,早年受过良好教育,精通波斯文、阿拉伯文、梵文、巴利文、英文和希腊文。少年时代的罗易即表现出激进的思想,以致不能见容于家庭,被迫出走。三四年间,他漫游了北印各地和中国西藏,深入地了解了印度的社会状况和普通人民的生活。从1804年到1814年,他在东印度公司做了十年税吏,又有机会目睹殖民机构压榨印度人民的现实。中年以前的生活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印度在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弊端,需要改革。于是他在1814年辞职,次年移居加尔各答,专心从事理论研究和社会活动。
1815年,罗易组织“友爱协会”,开始宣传一神思想。理论上,他严厉批评当时流行的印度教多神论,反对偶像崇拜,主张“梵”是惟一真神。“梵”没有形体,人只要凭祈祷和默思就能达到对他的崇敬。实践上,他坚决反对由婆罗门祭司垄断的繁缛的祭祀仪式和印度教内长期流行的重婚、多妻、“萨蒂”(寡妇殉夫)、禁止寡妇再嫁以及种姓歧视等陋规,主张普及妇女教育和全民理性教育,提倡不同种姓间的通婚。他的进步主张尽管反映了印度统一的愿望和摆脱中世纪封建束缚的要求,却不可避免地招致了正统派印度教徒的仇视和攻击。他坚持斗争,终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1829年,总督班廷克宣布取消“萨蒂”制度。为唤起年轻一代的觉悟,罗易在朋友的协助下于1817年创办了印度第一所现代类型的学校“印度学院”。这所学院在教学上兼用印度和西方的语言和方法,不但教授人文科学,而且教授自然科学,成为培养印度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摇篮之一。1821年,他出版了孟加拉语的第一家印度周刊《明月报》,次年又出版了波斯语的《镜报》,把它们办成宣传改革思想的阵地。两家报纸还通过对国内外时事的报道和评论,开阔普通印度人的眼界,引导他们思考重大的政治、宗教和社会问题。1828年,罗易创立“梵社”。“梵社”着力抨击印度教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对妇女的压迫。在它的努力下,“萨蒂”、多妻和童婚等受到抑制,寡妇再嫁也获得承认。
受时代的限制,罗易的改革主张无疑是温和的,有局限性的。但他毕竟是倡导改革的第一人。他曾被比作印度历史上一座沟通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在桥的前后,一面是种姓、迷信和专制,一面是人性、科学和民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黑之书》《普通人,但怪物之母》《鉴罪者2》《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斗罗:七杀惊绝世》【三零中文网】《帝皇的告死天使》《少女的野犬》《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321】地址:xs321.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