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拯救人类的信仰——1517年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 (1 / 1)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321】地址:xs321.net
27.拯救人类的信仰——1517年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
500多年前,当文艺复兴运动的圣火席卷整个欧洲的时候,一场意义更为深刻和深远的运动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就是宗教改革运动。这是一场心灵深处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被天主教会禁锢并扭曲已久的心灵重新释放并回归真理。自此以后,上帝从壁垒森严的神龛又回到人们沧桑而干渴的心灵,并成为欧洲信心与进步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将欧洲文明带上了一条近代化之路。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曾指出,近代资本主义的最初发展便得益于宗教改革中所形成的新教伦理。可以说,若没有宗教改革,就没有欧洲“明朗”的天空,千年的宗教壁垒也不会被彻底打破。而这一切,无疑要归功于马丁·路德于1517年所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期间,由于饥饿、战争和流行病,欧洲人陷入深深的宗教狂热,对死亡和罪孽的恐惧加深了宗教狂热,其中往往夹杂着迷信,民众的信仰比从前更转向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和诸圣徒,十分崇敬圣物。有钱的人求助于“赎罪券”,即教会给予施舍者用以赎罪的世俗惩罚。教会宣称,只要购买了“赎罪券”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实际上,这只是教会敛财的一种手段而已。为了填充自己的财库,应付奢侈生活的巨额开支,教皇于1500年、1501年、1504年和1509年都在德意志征收赎罪税。1517年,赎罪税又重新在这里开征,并且花样翻新。这种无法无天的“赎罪券”买卖搞得德意志各阶层天怒人怨,促使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在维滕贝格教堂大门贴出批评教会出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否定教会拥有神圣功德的理论:“教皇没有赦免任何罪恶的权力,只能宣布或肯定上帝的赦免,因为免罪权属于上帝。教皇所能赦免的只是凭他的权限或教会法典所能定罪的部分;教皇所定的罚罪随着死亡而告终,不能扩及炼狱中的亡灵。”路德在这里运用了“因信称义”论,即人的救赎全在于信仰,剥夺了以教皇为首的神职人员的神权,搬掉了人与上帝之间的教会阻隔,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一员。对于“赎罪券”的抨击,犹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接着在西欧引起强烈的反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1520年,被称作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发表了。在这些著作中,他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整个封建神权政治。尤其是在《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信中,他痛斥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专横、掠夺,主张君权神授,呼吁世俗君主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企图以民族的世俗权威取代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神权。他认为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另外,他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这些内容的实质是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转载请注明来源:小说321xs321.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