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1 / 1)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上)》转载请注明来源:小说321xs321.net
6.《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中国〕司马迁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精通百家,有志于论著“天下之史文”,未能如愿。司马迁少年时,随父并师从董仲舒、孔安国学习经史。二十岁时,司马迁开始漫游全国名山大川,探访古迹,考察民俗风情,采集民间传说,不久被擢升为郎中,并常随武帝巡视各地。父亡后继任太史,为完成父亲遗志,广泛搜集资料,于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公元前99年,司马迁受李陵案牵连下狱,被施以宫刑,精神上受到强烈打击,但他忍受巨大的痛苦,将全部心血投入到《史记》的著述中。到公元前91年,司马迁终以非凡的毅力、才华完成这部历史上的伟大著作。
【背景介绍】
《史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散文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通史巨著,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前后约三千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融会贯通,脉络清晰,叙事完整,其中对战国、秦、汉的记述尤为详尽。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取材广泛,忠于史实,许多对古史的记载已为出土文物史料所证实。它语言生动、文笔简洁、饱含情感,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史学思想方面,《史记》体现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目标。
《史记》还综合以往的史学成果,创造了一种比较完备的史学表述形式——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正史的楷模,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自班固的《汉书》开始近两千年来的史学基本都沿袭《史记》的体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321xs32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