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s321.net

小说321【xs321.net】第一时间更新《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最新章节。

23.光本质的发现与证明

光本质的争论由来已久。

在17世纪已出现了关于光是一种“作用”还是一种“实体”的争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两种学说,一种是以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简而言之即认为光是从光源发出的物质微粒流,在均匀的媒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另一种是以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为代表,认为光是一种振动形式,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笛卡尔可以看成是波动说的第一人。但是他在谈到视觉效应时,把光比作脉冲波动,否认是一种微粒,而在解释光的折射和反射时又运用物体的碰撞运动来比喻,所以他在光本质的看法上是模糊的。

17世纪的伽森狄(1592~1645年)主张的是“微粒说”。1638年,他进一步研究了古代原子论思想,并认为物质本身是一种坚硬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在各个方向上运动,数量极多。

原子论是当时人们认识物质结构的基础,而且几何光学在当时已相当成熟,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把光看成是粒子流,这样就宣告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而且也可以与折射定律不发生矛盾。这种学说支持率很高。

17世纪末,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在发表的《论光》专著中,惠更斯认为光的运动不是物质微粒而是媒质的运动,即波动。

惠更斯指出:“假如注意到光线向各个方向以极高的速度传播,以及光线从不同的地点甚至完全相反的地方发出时,光射线在传播中一条光线穿过另一条光线而相互毫不影响,就会完全明白这一点:当我们看到发光的物体时,绝不可能是由于从它所发出的物质,像穿过空气的子弹和箭一样,通过物质迁移所引起的。”

与声波、水波类比,惠更斯从光速有限性论证了光是球面波。

惠更斯原理是: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波阵面上的每一点都是新的水波的中心,这些水波的包络就给出了波阵面的新位置。

此学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以及方解石的双折射现象。后来,这被丹麦科学家巴尔多林在1669年证实。

但是惠更斯认为光是纵波,这样他无法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并且,惠更斯否认光波具有周期性。

1665年,胡克在《显微术》一书中主张“光是一种振动”。他认为光是在稀薄的媒质中传播,是一种横向振动。

牛顿认为波动说的缺陷在于:

其一,光如果是波动,应该有绕射现象,但是没有观察到这种绕射;

其二,方解石双折射现象的解释并不完备确凿;

其三,波动说所依赖的介质很值得怀疑,至今不能证明。

牛顿其实不是完全排斥光的波动说。他认为当光投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可以激起物体中粒子的振动。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周期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小说321】地址:xs321.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其他相关阅读More+

谨言

来自远方

偏要勉强

迟小椰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引路星

窥天光

骨色弯刀

CS:才16岁,让我老登逆袭?

地精咖啡

天命之上

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