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黑体辐射原理的发现 (1 / 1)
《世界100个科学发现(下)》转载请注明来源:小说321xs321.net
55.黑体辐射原理的发现
“普朗克是一位保守的物理学家”,人们常常这样评价。
这样一个保守的物理学家,是20世纪杰出的自然学者之一,如果以重要性而论的话,继伽利略与牛顿、爱因斯坦之后,开启物理学新时代的正是普朗克。
在18世纪末,很多科学家没有意识到原子的存在。到了19世纪中期,人们得到了原子的重量,但是无法对原子观测。
还有一个实际困难,即如果原子组成物体,那么无限细分物体的观念就要受到限制,而原子的自由度也要受限制,不然就会出现即使是寻常的温度升高也需要无限大的能量。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很多理论在经典力学与电磁理论下谨慎地说明了一些现象,没有脱离人们的传统认识。
然而,有一个问题却久久地困扰着人们。
这不是一个原子问题,而是一个古典的热力学难题——黑体辐射。
1893年,威廉·维恩提出一个数学公式。这种公式在光谱的短波部分使测定值与计算值完全相一致,然而用在中波和长波部分却无效。
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为长波找到了一个规律。瑞利根据经典统计力学和电磁理论,推导出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公式,这个数学式子适用于长波,在短波部分却是无穷值,可相反的是,实验结果是零。
这个反差强烈的严重问题,被称为“紫外灾难”,因为紫外线是长波、中波与短波的分界波。
所谓黑体辐射,就是热学中一种对加热物的辐射研究。这种辐射具有较长的红外线到可见光在内的很宽的波长范围,是许多物理学家感兴趣的地方。
人们提出一系列问题:辐射的能与温度相关吗?辐射是平均分布在整个波谱范围内的吗?波谱的某些部分能量是否有多少的区别呢?
经过精密的测量,科学家发现,在波谱的一条窄带上辐射能量达到了最高值。人们用曲线描述辐射与波长的关系,精确的图形得出之后,就是为图形找到合适的教学描述了。上面两个数学公式就是想表达曲线的走向,然而全部能量分布的表达方式却始终找不到。
于是,普朗克开始着手研究这个问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戈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321xs32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