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1989年三峡截流成功 (1 / 1)
戈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321xs32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94.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1989年三峡截流成功
长江,中华民族的血脉。可长江,也曾洪水肆虐无情吞噬它亲自哺育的万千生灵和广阔田园。这里的人民爱她、恨她、敬她、畏她,但更想驯服她、驾驭她。历史车轮驶入20世纪,几代伟人瞄准了长江的咽喉,做起伟大的三峡梦。几十年的论证,几十年的争论,积极而又慎重。科学的结论令国人振奋。1992年4月3日,2000多名人民代表按动了神圣的表决器,决议通过了,三峡梦想终成真。
(1)70年的三峡梦
中国的长江三峡以其雄险奇美的自然风光,曾使历代骚人墨客为之叹服。而更重要的是,它有闻名于世的大峡谷,天下罕见的水力资源“富矿”。如果在这里筑坝拦洪,可以兼收防洪、发电、航运之利,于是,中国的几代志士仁人为设计综合治理长江、福泽子孙后代的三峡工程而在这里构想了半个多世纪。
最早提出三峡工程设想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919年,他在《实业计划》一书中为发展内陆交通而提出一个大胆设想,他认为长江是内河交通的主动脉,其卡口就在川江,于是他提出:“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而内地直通水路运输,可自重庆北走直达北京,南走直至广东,乃至全国通航之港无不可达。”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认为根治长江,除害兴利,是振兴中华的重要措施,因而始终关注长江水利建设。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在“长江”号军舰上,与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就长江的防洪问题进行了长谈。
话题从南水北调一直谈到三峡工程。毛泽东询问林一山怎样才能解决长江洪水灾难,林一山认真向毛泽东介绍了筑堤、修库、活湖等一系列手段,并提出修支流水库群拦蓄洪水和修三峡工程的设想。
此后不久,爆发了1954年的特大洪灾,长江流域损失极为严重。这次水灾促使毛泽东下了最后的决心。毛泽东决定立即开展三峡工程的规划工作,并于1955年请来前苏联专家组及航空测量队。中苏联手,开始了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次大规模的三峡勘察。
1958年1月,在中共中央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亲自听取了林一山和李锐关于三峡工程的不同见解,并在会议上印发了他们俩的文章。1958年1月,毛泽东委托周恩来总理亲自抓三峡工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施三峡工程的条件还不具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顶点中文网】《独家报道》《秋燥》《石破天穿越令狐冲》【齐齐读】《恶霸小姑是年代文真千金》【全本书屋】【恋上你看书网】《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长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