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掌权时期的国家整体形势 (1 / 1)
刘子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321xs32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节
掌权时期的国家整体形势
甄嬛属于雍正时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虽然当时边疆尚有一些战争,但是整体上没有什么大问题,而前文也说过,毕竟这只是文学作品,在其中对国家形势的讲述不多,更多的是放在了后宫权力的争夺上。
文学作品写作有所重,有所轻,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真正的历史却容不得轻重之分,无论边疆战事,还是国家稳定等等都会托盘于纸上,都需要当局者去面对。
关于慈禧太后上文已经说过其就是一个阴谋家,甚至是一个赌徒,但是国家危亡,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她。慈禧善于搞宫廷政变,善于夺取权力,但是她的一生还是做过一些好事的,就比如说她就非常支持洋务运动,而且对于成立天文算学馆非常热衷,研究天文和数学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可是在那个时代的中国,能够有人高瞻远瞩意识到此种研究的重要性,可见具有战略眼光。
慈禧希望朝中的一些大臣,那些高级知识分子们都来学习天文和数学,但是这种破天荒的事情立即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太后站出来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以皇上的名义发布了十道谕旨。其中讲到天文和数学是读书人必须掌握的知识,不能将其看成是一种技巧,而且指出这件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还指出需要考试,以督促大家的学习。也正是因为慈禧的支持,使得天文算学馆得以开馆,而当时一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都能够被送到馆中进行学习西方近代科学。
慈禧还支持洋务运动,就算是现在也还有很多人在批判洋务运动,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只不过是为了让军事现代化,从而起到镇压人民起义的作用,而对外其是采取投降帝国主义举动的。
显然现在的这种看法并不正确。洋务运动实际上是要发展军火工业,建立属于自己的兵工厂,建立轮船制造厂,虽然其有军事现代化的想法和目的,但是军事现代化的确可以推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工业领域的提高和现代化进程。在军事工业发展的同时,民用工业同样可以得到好处,新式学堂的不断建立,中国第一批走向世界的留学生出现,民用工业也就相继发展起来了。因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发展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所以说无论是开设天文算学馆,还是支持洋务运动,都是慈禧太后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她一生中做出的正确的事情。
到了同治皇帝继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同治皇帝是一个非常短命的皇帝,他连后代都没有留下,所以之后在慈禧太后的操办下,将另外一个皇族的小孩子载恬过继给咸丰皇帝,再一次继位,这就是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不似同治皇帝那般无能,在其长大之后他渴望得到权力,渴望有属于自己的政权,他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其也要搞改革,这就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戊戌变法,很多人都认为慈禧一贯反对变法,而正是因为她的反对使得中国越来越落后,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刚开始的时候,慈禧并不是非常反对变法,光绪皇帝在变法最初的时候,还颁发了一个诏书,也就是《明定国事诏》。光绪皇帝渴望通过这道诏书将改革定为国家的根本政策。而光绪皇帝在颁发这道诏书的时候是经过慈禧太后首肯的,当时慈禧不但支持他,而且表现得相当激进,慈禧太后还说:“今宜专讲西学。”而慈禧的这种观点都比主张变法和改革的光绪皇帝都要先进,就连光绪皇帝的老师、变法的支持者翁同龢都有点受不了了。光绪皇帝根本就不会起草变法文件,于是他将这个重任交给了自己的老师翁同龢,并且将慈禧太后的观点“今宜专讲西学”讲给了对方听,翁同龢认为慈禧太后的思想有点走远了,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将慈禧的看法稍微改了一下,叫“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基,同时又需要博采西学之切时务者,实力讲求”,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古代圣贤的学问作为我们国家的基础,然后再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知识,这种调和也成为了日后变法的主要思想。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慈禧太后是支持变法的,而且也是支持学习西方文化的,当然并不是说变法的所有内容慈禧都是支持的。当时维新派一直坚持要废除八股文,而顽固派坚持认为八股文不能废除,双方在皇帝面前争斗不休,最后大家都没有办法,只能请示慈禧太后。谁知道当光绪皇帝从紫禁城跑到颐和园请示慈禧太后的时候,慈禧当机立断说八股文应该废除,所以之后维新变法的内容之一就是废除八股文,而该条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认可,其他人也就不再有事什么异议了。
慈禧太后是支持变法的,但是她对变法有一个底线,只要不触及她的底线,她是不会反对的。而这个底线就是不能损害到她的权力,也不能损害到满洲贵族们的利益,更主要是的不能涉及到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而维新派的很多改革在这些方面都和慈禧太后观点不一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太后选择了镇压变法,并且将谭嗣同等人推向了菜市口,最终全盘否定了维新变法。我们可以说慈禧的支持是不够彻底的,但是试想她最怕的就是有人动大清的江山,她又怎么可能愿意别人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权势和利益拱手让出呢?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慈禧太后开始仇恨光绪皇帝,于是想要将其废除,但是她的这种想法遭到了各国驻华使节的反对,而在慈禧太后镇压维新派的时候,英国和日本方面出手保护了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所以慈禧太后是很讨厌洋人的。
1900年,在华北地区发生了义和团运动,而他们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慈禧太后认为这种势力可以利用,于是慈禧太后下令和八国宣战。她的宣战诏书写得慷慨激昂,其中写道:“与其苟且图存,遗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中国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剪彼凶焰,张国之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