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陈云要求解决运输问题 (1 / 1)
郑明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321xs321.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6章陈云要求解决运输问题
1950年2月,以上海为中心,影响全国的第四次物价风潮在全国掀起。15个大中城市的25种主要商品价格上涨2倍多。
和上次物价风潮一样,原来,查封证券大楼和严惩银元贩子,虽然使物价暂时获得了稳定,但投机分子内心并不服气,仍伺机与人民政府争夺对市场的控制权。
这场经济战线上的争夺战又一次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展开了。
由于战争的破坏,交通的中断,加之物价飞涨,解放初期的上海,处于严重困难的局面。
国民党反动派也深知上海的重要性,因此,上海解放不久,他们即开始对上海进行海上封锁和空中轰炸,企图使上海“电灯不亮,机器不动”。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工商业,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困难。原料严重缺乏,资金短缺,销路呆滞。工厂商店亏损、倒闭,劳资关系紧张,停工歇业面高达20%,并从中小厂发展到大厂,从单家独户发展到整个行业。
上海工商界对克服这些困难缺乏信心,甚至怀疑共产党能否在上海立足。在他们当中,有的人抱消极观望态度,有的人甚至弃店、弃厂溜走。
敌人则扬言:“中秋节要回上海吃月饼”,“春节要来上海吃年饭”。
一时间谣言四起,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敌对势力更是认为,只要控制了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就掌握了对市场的领导权,并叫嚣:“只要控制上海‘两白一黑’,即大米、纱布、煤炭,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于是,投机分子拼命抢购国营公司的粮食、纱布等物资,甚至高息拆借资金抢购、囤积物资,满以为这一次准可以从经济上把共产党打垮,让人民政府听从他们的指挥,任由他们摆布。
在长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在工商界向来就有“工不如商、商不如囤、囤不如投”的说法。那些商号多以买空卖空或囤积商品为主。产业资本也普遍囤积原材料和制成品,有的还抛售空头栈单或抢购业外商品。有些名为“工厂”,却既无设备,又无厂房,实际从事投机生意。
因此,当时上海从事棉纱棉布投机生意的商号很多。与1937年相比,1949年全上海棉纱字号从60家发展到560家,棉布字号从210家发展到2231家,糖行则从82家发展到644家。
人民政府与投机资本的再次较量势不可免。
1949年8月8日,陈云到上海主持召开各解放区财经会议,千方百计找出支援战争和稳定上海、武汉经济阵地的办法。
在会上,陈云综合各个小组初步讨论的意见和他调查研究所掌握的情况,作了《克服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的讲话。他谈到运输问题时,他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快眼中文网】《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笔墨阁】《渣攻改造,BE改写HE》《穿成镶边女配的她们》《高武纪元》《石破天穿越令狐冲》《落崖三载后》【四九看书】《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