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 / 3)
《人类的家园——环境科学知识1》转载请注明来源:小说321xs321.net
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宇宙空间及其中全部物质要素的综合体,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一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环境资源以改善生活条件;一方面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与破坏自然环境,从而引起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这些人为的环境问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一是工业生产过分集中在城市中,造成废物对生活环境的污染。近代工业与人类环境这种不协调的相互关系,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环境权
环境权的具体主张是由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位医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当时他是针对有人往北海倾倒放射性废物而向“欧洲人权委员会”提出控告,认为这种行为违反了《欧洲人权条约》中关于保障清洁卫生的环境的规定。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出现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1960年环境权的主张提出以后,1969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一位教授以“公共信托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公民享有环境权的理论。同年美国公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和日本《东京都防止公害条例》都明确规定了环境权。197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有13个国家参加的“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说:“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和当代人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提出:“人人有在尊严和幸福的优良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现在,有的国家已将环境权作为公民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写入了宪法。
环境与人类
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我们常说我们生活在环境之中,就是把人作为中心事物来说的。由于自然界作为中心事物的对象很多,因此,人们对环境的理解也不相同。从环境科学角度来看,我们研究的中心事物是人,所以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的生存环境既不同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不同于自然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即环境是作用于人类这个中心的所有外界事物。
环境宣言
国际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此次大会共有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约5000~8000名代表出席,102位国家元首亲自与会,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聚会,也是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盛会。联合国秘书长首先建议,全体代表肃立,为地球静默两分钟。大会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这是一个值得载入人类史册的两分钟。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它指出:预测全球人口至2050年将达饱和容量100亿。同时,人类活动营力对地壳表层的改造与影响已接进自然营力,一些盲目的行为已形成新的地质灾害,全球城市化发展趋势迅猛,可耕地已占用2000万平方千米,剩余的不足1500万平方千米,每年有15万平方千米热带林在扩大耕地中毁亡,5万~7万平方千米耕地变成沙漠,由于表土流失、水浸、盐碱化、沙化、草地放牧过度等,每年约有21万平方千米肥沃耕地丧失生产能力。预测至2010年,全球将会有50万~100万种动植物灭绝,地球上全部植物只能提供80亿人口的食物,地质灾害有增无减,如地震、火山、山崩、滑坡、泥石流、洪水、海啸、岸边侵蚀、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垃圾及工业废弃物、核废料污染、矿区塌陷等。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视和测定,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应进行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确切地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背景值
环境背景值又称为“自然本底值”。指在未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要素,如水、土、大气、岩石、河湖沉积物、农作物、植物、水生生物等的基本化学成分和含量。如果环境要素的化学成分和含量超过环境背景值(即超过正常含量),就表明环境可能受到污染。由于人类长期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或多或少对环境都有所污染和破坏,如今,要找到一个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因此,环境背景值实际上是相对不受直接污染的环境要素的基本化学成分和含量。对环境背景值的测定是开展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编制区域规划和城乡规划中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依据。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由于近数十年来的迅速发展,环境科学现已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医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与环境工程学等大的分支学科;而这些大的分支学科又包括下一层次的分支学科。环境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是物理科学、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关部分交叉形成的。
环境科学已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扩大到社会科学各领域。运用的知识和方法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医学、工程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环境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如下:
环境化学是运用化学与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在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形成、迁移、转化与归宿的学科。
环境物理学主要研究电磁波、光、热、声、振动等对人的影响以及减少这些影响的技术及其依据的原理与理论。
环境生物学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预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学科。特别着重研究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以人—地系统为对象,研究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演化,特别是人类活动对地理和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和地质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是运用工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改进环境质量的学科。
环境医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寒门贵女》《男主怀了我的崽》《攻略男配的正确方法》《了了》《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无限小说网】《圣拳!》《石破天穿越令狐冲》《泰昌大明》《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