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三日,转瞬即逝。
这三日,刘金喜等锦衣卫缇骑,衣不离身,刀不离手,困了便找一处背风之处,打个小盹,眯一小会儿。
这冬至日祭天大典,作为大明三大节之一,礼仪极其隆重与繁复。
祭天大典前夕,朝廷就已派出工部对天坛内各种建筑及其设施,进行全面修葺,又修整从紫禁城至天坛皇帝祭天经过的各条街道,使之面貌一新。
祭前五日,派皇室宗亲到牺牲所察看为祭天时屠宰而准备的牲畜。
祭前三日,皇帝开始斋戒。
祭前二日,书写好祝版上的祝文。
祭前一日,宰好牲畜,制作好祭品,整理神库祭器;皇帝阅祝版,至皇穹宇上香,到圜丘坛看神位,去神库视边豆、神厨视牲,然后回到斋宫斋戒。
祀日前夜,由太常寺卿率部下安排好神牌位、供器、祭品;乐部就绪乐队陈设;最后由礼部进行全面检查。
如此,反复折腾三日,可算熬到祭祀大典,刘金喜喘着热气,疲惫的望着斋宫,小旗陈武,提着一盏灯笼站在旁边,也喘着热气,说道:“大人,快要开始了。”
刘金喜点点头,说道:“传令下去,让弟兄们打起精神,外围一定要警戒好。”
陈武道:“卑职遵命。”
嘉靖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冬至。
此时天未放亮,突然,斋宫中传来一阵钟声,正是那成祖朝铸造的太和钟敲响,日出前七刻,祭天时辰到。
斋宫上下闻钟声而动,数千人虽是忙乱,却无人敢说话,俱是打起精神,迎接圣驾至圜丘坛祭天。
斋宫正殿大门打开,嘉靖皇帝朱厚熜龙行虎步,身旁跟着两个内侍,站在殿外的文武大臣都在等候之中,皇帝起驾从斋宫步行至圜丘坛,太和钟声不断,嗡嗡钟鸣,传出斋宫,继而传遍整个天坛。
大明皇帝朱厚熜缓步而行,后宫之主方皇后身穿中祀皮弁服跟在皇帝身后,其余嫔妃俱是身穿祭祀礼服跟在方皇后身后,文武百官随品穿吉服、并青绿锦绣,亦步亦趋,跟随着嘉靖皇帝朱厚熜,出了斋宫,往圜丘而去。
这圜丘乃是嘉靖九年下旨着工部仿南京应天府那座合祀天地坛式样重新建立,圜丘在天坛南部,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琉璃瓦,设有四座天门,即东天门泰元门、南天门昭亨门、西天门广利门和北天门成贞门,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四个坛门中间各有一字“元、亨、利、贞”,取自《周易》乾卦的卦辞,其意象征春夏秋冬,取周而复始、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之意。
“元”,代表始生万物,天地生物无偏私;“亨”为万物生长繁茂亨通;“利”,为天地阴阳相合,从而使万物生长各得其宜;“贞”,为天地阴阳保持相合而不偏,以使万物能够正固而持久。
圜丘坛内建设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
三层蓝色琉璃圆坛,庄重肃穆。
这新建的圜丘共有三层:一层面径五丈九尺,高九尺;二层面径九丈,高人尺一寸;三层面径十二文,高八尺一寸。
各层面砖用一九七五阳数,周转栏版,栏柱俱都是使用青色琉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